90%的企业问题可能都是治理问题

OfO倒了,分析的文章一大堆,有人说是资本的幻灭,有人说ofo没有跟上智能化的浪潮,产品不行,有人说是内部管理的混乱和腐败,但是马化腾说,ofo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治理结出现问题,作为一家创业公司,竟然有5个投资人拥有一票否决权,这意味着ofo做出的战略决策,只要有一个投资人否决,那么战略就无法执行。可想而知,戴维一个人被5个人牵扯,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,是一件很难的事情。就是这样的治理关系导致ofo错失了很多宝贵的机会。

这个故事简单的说明,在分析企业成败的时候,我们往往看到的是表象,诸如资金链断裂,管理层决策失误等等,却对深层次的原因,诸如治理和治理结构视而不见甚至不予追究。

事实上,决定企业成败的可能不是管理,而是治理。恰如价格是掌控经济市场的看不见的手,企业治理也是操纵企业运转的无形大手,从一开始便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和归宿。

 

 


传得那么神,公司治理究竟为何方神圣呢?

狭义上讲,公司治理是指为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,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绩改进行监督、激励、控制和协调的一整套制度安排。

广义上讲,公司治理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,比如雇员、债权人、供应商、外部监管市场、经理市场、资本市场、产品市场、机构投资者、社区等人员的权、责、利的一系列制度。

简而言之就是一系列制度,这个制度囊括了和企业有关系的方方面面的人、以及对人的权利义务与利益。正是这个制度,决定了企业日常运作的基本样式。

一直一来,很多企业家将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混为一谈。别看一字之差,结果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。公司管理和治理根本不是一回事。

公司治理是公司运作的一种制度构架,是引领公司发展方向的一种基本安排。而管理是在这种基本的构架和安排下,通过计划、组织、控制、指挥、协调和评价等功能的具体实施来实现经营目标的。

举个例子,某企业需要制造一批10000台冰箱,管理就是处理这个生产过程中,如何去生产的问题,比如什么时间生产,多少人来生产,要加班生产吗等内容。治理就是处理如何授权、激励并能有效监督相关人做出更有利于企业生产的决策。

管理是公司具体运作的专营,治理是框架大观的建设。

有了治理方才有了管理。

治理是基础,管理是实现治理的手段。

在目的上,二者有着更显著的区别。管理是为了高效生产经营,思考如何以小的成本,产生大的收益。更像是为公司负责。

但治理则复杂得多,友善得多。更像是为人负责。

一般而言,公司治理主要解决企业3个方面的问题。

1如何保证投资者(股东)的投资回报,即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。

2如何协调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。这包括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激励,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。既要处理好企业各层级间的利益关系,又要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。

3如何提高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。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,能有效的缓解各利益关系的冲突,增强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。

显而易见,治理是企业经营的基础,渗透着企业的方方面面,也打造着企业面对风险的钢筋铁骨。企业治理,股权结构是关键。

 

有一劳永逸的股权结构吗?

如果说治理是企业经营的基石和土壤,那么股权结构则是公司治理的基石和土壤。

股权结构首先决定了股东结构和股东大会,进而决定了整个内部监控机制的构成和运作。股权结构不同,股东行为也会随之不同,对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影响也不一样,因而股权结构是否适度,将直接影响到公司治理的效率。

问题来了,有一劳永逸的股权结构吗?

以当下商业三个典型的股权结构来分析。

1一股独大

这种多存在于创业公司。大股东持股67%以上,大股东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,这种情况下,公司治理结构体现的是高度集权,这其实和个体户的管理模式没什么实质上的区别,决策对了是大股东一个人的功劳,决策失败也是大股东一个人担着。

一股独大,优势在于话语权,能够高效快速做出决策,公司反映迅速,保证高速成长,弊端是大部分的风险大股东一个人承担,并且重大决策缺乏商议的人员,这就对大股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显然在当下社会分工越来越明显,专业化越来越高的时代大势下,一股独大,大股东的脑袋已经很难支撑一人当家的大计了。

而且,在这种模式下,大股东往往将企业视为自己的江山,具有强烈的领域意识,不愿分享控制权,阻碍其他股东的权利行使,进而导致冲突。股东之争,无论胜败,输的只是企业。如果因此错过发展机遇,葬送的就是大伙的命

一股独大是个危险的股权结构。建议,当企业有一定规模时就赶紧行动起来,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。这才是一定规模企业,继续大船远航的保证。

2平分天下

这是典型的平均思维。听起来很正确,不患多寡而患不均。这大概是差的治理结构。这首先违背了多劳多得的基本市场规律,每个股东,各有贡献,这种平均分配,不仅不能有效激发股东的积极性,更会造成股东矛盾,外部战役还没打响,内部战役已经丛生。

其次是,造成不能有效决策的问题,当所有股东话语权相当,听谁的就是个大问题,机遇来临,友商已经反应过来,你还在关在办公室,吵得面红耳赤。真功夫的股权结构,已经成为教科书界别的反面教材。

当然这种股权结构也有好处。在民营公司创业之初,创业者相对年轻,资金资源都较少,个人能力也没有实质性的表现,鉴于彼此间的亲属、同学、同事关系等综合因素,大家不好意思将股权设计成较大差异结构,这在创业之初是完全可以理解的,可以充分刺激大小的积极性。否则股权比例差异过大,心理就容易失衡。

如果企业不得不实施平均股权,请记得在创业之初股东们先做出约定。比如,约定在每年的可分配利润中拿出一定的比例,作为对未来新加入股东,或者公司经营者的奖励基金,这样公司发展过程中引进人才的股权,就可以用这些基金对公司进行增资,使公司股东和股权比例发生变化。

3夫妻控股

别相信什么夫妻同心其利断金,在股权世界,演绎更多的情节是夫妻本是同林鸟,大难临头各自飞。

前不久,当当李国庆宣布离开当当,直言,再也不要夫妻共同创业了。字字句句,血与泪的教训。李国庆的感悟是:

当然夫妻控股,优势并不少,在创业初期,夫妻控股结构的的确确是抵挡了来自资本和合伙人的各种算计,保证公司的安全和高效运作。但也造成了股东参与度的降低。在当当遇到大的决策,股东对李国庆夫妻经常只有一句话:你们回去吵完了,就行。

夫妻治理有风险,但家族企业已经流行千年。要做家族企业,就做好的家族企业。好的家族企业治理一定要建立非常清晰的家族治理结构,通过家族宪章或是家族议会等正式的组织和规则的形式,把它明确化、固定化,并且不断强化。

哪有什么一劳永逸的股权结构,治理不是一杆子的活,都是在一路精进。股权结构需要不断的规范治理。

 

规范治理的结构长什么样?

规范的治理结构是法人治理,法人治理结构的四个组成部分,也就是常说的三会一层,三会是指股东会、董事会、监事会,然后加上经理层,它们的产生和组成,行使的职权,行事的规则等,在公司法中作了具体规定,按照公司本质属性的要求形成的。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参照教科书级别的华为的企业治理结构。